一、基本情况
埠南头村共有320户、1140口人,党员36人,耕地面积1470亩,其中岭地1070亩,洼地400亩,主要种植果蔬和黄烟。近年来,村党支部团结 带领广大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美化乡村环境,全村各项工作均走在全镇前列。村党支部借助被确立为农村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村的有利契机,在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户的基础上,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设投用大型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了村庄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调整结构 发展产业
1.通过宣传 发动、制定方案、资产评估、集体成员资格确定、折股量化、大会选举等规定程序,为249户村民承包的1115亩土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进一步明确了农民群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并推举产生昌乐县红河镇埠南头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长和监事长及合作社经理,正式成立该村经济股份合作社。
初步形成了以埠南头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为依托,以埠南头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兴农黄烟专业合作社为支撑,使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家庭承包经营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其中,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guo家级示范社”。合作社引进了无农药水耕栽培技术,栽植青叶生菜、紫叶生菜等水耕蔬菜,实行农品采购和供应、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包装和销售、产品和基地认证“四统一”生产模式,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瓜菜2000多亩。合作社统一注册了“泉子崖”商标,并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生产基地被评为2010年度潍坊市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园区。园区主要种植罗马生菜、四季豆、欧洲葱等有机蔬菜,基地肥料全部采用沼渣、沼液,确保产品的高品质。产品销售实行“基地+企业+订单”的模式,所有产品由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后直接出口国外10余个国家,带动周边瓜菜实行规模化种植、订单式生产全部销往香港。
由党支部牵头建设的高温大棚,将其中的两个大棚租给困难群众种植,由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帮助其发家致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原先困难群众不在合作社内,现在合作社将困难群众纳入合作社,帮其贴息贷款搭建起大棚,实现稳定致富。二是吸收8户相对困难群众到合作社打工,确保稳定脱贫。三是以土地流转入股进入合作社,形成“土地承包费保底收入+土地经营性分红收入+进入合作社工作的工资收入”的模式,今年底本村农民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
农民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合作社后,转包给凤凰了合作社统一经营土地,其中村集体可产生部分管理费用和村内的经营性资产收入,纳入村集体收入。将闲置的两间办公室、4间仓库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570亩土地经营权,租赁给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兴农黄烟专业合作社有偿使用,收取租金。还包括村内三条沟,一条河,全村生产水井,沿街房,老学校,黄烟烘房,黄烟育苗棚基地,县城区的合作社农品销售门店,大型沼气设备等产生的经营性收入,全部纳入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经营,既有农民持股分红,又有村集体管理费收入,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达55万余元,真正达到富民强村之效果。其次充分利用我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组织及凤凰岭合作社三合为一,经营好,管理好村庄,合作社,最终打造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现代化的三农庄园——凤凰岭庄园。
2.建设投用大型沼气综合利用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主要建设1000立方米厌氧发酵罐和380立方米贮气罐及配套设施,铺设沼气输配管网8000米。年处理粪污2.4万吨,生产沼液、沼渣2万吨、沼气20万立方米。项目配有吸粪车3辆,配备人员3人,管理人员1名,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技术员2名,具体负责日常维护保养、日常操作等。
该项目利用农作物秸秆养殖以及吸收养殖场及散户的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等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沼渣,其中沼气用于日常家庭生活,2015年全村常住260户村民使用,每户年均可节约燃气费380元,此一项年收益10万余元。沼渣、沼液用作肥料,该村沼渣、沼液主要用于凤凰岭果蔬基地、黄烟种植基地及附近村瓜菜种植大棚,其中沼液以30元/m³的价格出售到寿光安丘等地,投资30余万元新上的沼液灌装项目,可实现沼液的包装销售,扩大了销售范围,进一步提高了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商用-加工-种植-民用”的循环链条式生态发展。同时,通过沼气发酵可以消除人畜粪便等农业及生活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秸秆垃圾、畜禽粪便及蚊蝇危害,对于打造青山绿水、生态循环的美丽乡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有个好班子 好作风
埠南头村干部比较稳定,1997年以来村两委成员全部连选连任。无论支部书记 村干部还是普通党员,对各级党委政府安排的事、群众需要的事,都立说立行、毫不含糊。这得益于村干部勤能补拙,群众事无小事的思想;干实事、解难题,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致富增收,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拥护和支持。特别是对群众有利又急需办的事,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去干。村党支部先后组织新上100KVA变压器3台,大规模整修用电线路2次,彻底解决了制约全村村民生活、生产的用电问题。投入17万元为村民按装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全村的饮水问题,修建文化广场300平方米,满足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活动需求。依托省级“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多方筹集资金,争取烟草公司支持,本村在外乡贤 能人捐助,先后投资600余万元硬化道路 8508米,修排水沟9800米, 2014年初全村7纵15横24条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提前4年实现农村道路“户户通”;并安装路灯45盏,栽植柿子树、小黄杨等绿化苗木2万多株。通过大力实施硬化、亮化、绿化工程,进一步改善乡村环境面貌。
四.是有套好机制
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借助“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习教育为契机,找差距 抓落实,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服务意识,政治觉悟,切实抓好人居环境治理;落实好每月一次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集中议事学习,并先后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集中议事、村干部坐班、考察学习、党员贡献积分等制度规定,确保了各项村级事务有序进行。今年以来,全村已讨论解决民生事项25件,办理各类群众事项67项,外出参观学习4次,开展贡献积分评定2次。坚持民主理事,大事做到村“两委”全体成员、村民代表、全体村民都同意,小事做到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都同意。所有的财务收入、支出,有村民监督委员会层层把关,按财务流程办理,并且探索推行村、户“两级”管理、“门前三包”等制度,并把全村划分2区10片,由村委干部和党员带头示范 担当作为;并进行责任划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到户;每季度给全体村民的进行一次,环境卫生评比,排名靠前的20户,上 “光荣榜”奖励笤帚等日常卫生用具,对排名靠后的3户,上“曝光台”让其“红红脸,出出汗”;年后将扩大评比范围对于每家庭院也纳入评比打分范围,解决了这几年出工 出钱打扫卫生,整治人居环境的情况,仅此一项节约村集体开支近10万元,达到了人居环境治理 党员 干部带头 人人有责 齐抓共管,全村逐渐形成“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天天干净 整洁卫生良好风气;慢慢形成村民富,庭院净,环境美的长效内动力;结合村内舞蹈队,戏剧队,组织娱乐活动,宣讲移风易俗,使红白理事会真正发挥作用,做到“除陋破习”,并涌现出了很多“好媳妇”“好婆婆”实现了村民素养全面提升,使得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常态化,目前为止接待交流 学习达47批次560余人;真正实现富裕 文明 宜居的美丽乡村。
1. guo家级示范社
2. 山东省星火科技示范合作社
3. 山东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4. 省级级示范社
5.潍坊市市级示范社
6. 昌乐县先进基层党组织